<td id="9nxsg"></td>
    1. <td id="9nxsg"></td>

      1. <table id="9nxsg"><strike id="9nxsg"></strike></table>
          返回首頁 |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
        應急物流
        聯系我們
         
        信息中心
        聯系人:袁和平
        郵箱:cuidr_1@163.com
        電話:13381362585
        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66號1號樓2層商業4-094
        行業動態 您的位置:首頁>> 信息中心  >> 行業動態  

        筑牢地震安全屏障,減輕地震災害風險——紀念印度洋地震海嘯16周年

          發表時間:2021年01月04日  點擊數:1749 次

          2004年12月26日8時58分55秒,一場8.9級巨震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部鄰近海域發生,影響范圍綿延1600公里。地震引發了大規模海嘯,波及印度洋沿岸7個亞洲國家和1個非洲國家,造成近30萬人罹難,是20世紀以來造成人員傷亡最慘重的一次自然災害。

          印尼地質構造活躍,地震火山頻發

          被稱為“千島之國”的印度尼西亞,位于歐亞板塊、太平洋板塊、菲律賓海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。這些板塊的多重俯沖或碰撞作用、島弧巖漿作用、褶皺造山和斷裂作用、島弧遷移等現象,形成了十分復雜的地質構造。

          同時,印度尼西亞又位于兩條最活躍的地震帶——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交界之處,所以地震和火山爆發都很頻繁。據統計,僅1900-2004年之間,印度尼西亞及鄰近地區就發生7級以上地震160余次,其中8級以上地震約16次。

          據專家分析,本次地震是發生在板塊邊緣的逆沖型構造地震,也就是斷層的上部(上盤)向上移動。蘇門答臘以北地區位于印度板塊邊緣,該區域一個長距離破裂帶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,在26日集中釋放出來,導致了此次大地震的發生。

          雖然此次地震震級很高,使周邊地區都有震感,但對人類威脅最大的,是地震引發的海嘯。

          海嘯一路奔襲,演變成巨大慘劇

          這次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了印尼、斯里蘭卡、印度、馬爾代夫、馬來西亞、孟加拉國、緬甸等國,甚至連遠在東非的索馬里,因海嘯死亡的漁民也超過了100人。

          海嘯是一種巨大海浪的統稱。海底大規模的、快速地空間大小及位置的變化,包括海底地震、海底火山噴發、海底滑坡等都會引發海嘯,甚至隕星或彗星的撞擊等也會激發海嘯。但是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還是海底地震。

          一般來講,震級大于 6.5 級,且發生垂向滑移的淺源地震容易引發海嘯。由于海水受到劇烈變化的海底地形擾動,形成長周期重力波動,該波動可將海嘯能量以每小時數百公里的速度傳播出去。當海嘯波進入淺海后,因深度急劇變淺,能量集中,波高會驟然增大,這時可能出現 10 米-20 米以上的波高。在濱海區域,海嘯波使海水陡漲,形成很高的“水墻”,并伴著隆隆巨響,瞬時侵入沿岸的村莊和城鎮,然后海水又迅速退去,如此反復多次,給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。

          本次地震海嘯受災最為嚴重的是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的亞齊省、斯里蘭卡、馬爾代夫和印度。

          亞齊省離震中最近、受災最嚴重,基礎設施絕大多數被海嘯摧毀,所剩不多的基礎設施也被嚴重破壞,其中14個港口和北蘇門答臘的5個港口受到破壞。占總數19%的15余萬座房屋和占總數14%的12萬余幢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;占總數57%的近2000所學校和77所衛生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;85%的供水系統和92%的公共衛生系統遭到破壞。地震海嘯對印尼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達到45億美元,占印尼國內生產總值的2.2%,占亞齊省生產總值的97%。

          海嘯襲擊了斯里蘭卡2/3(約1000千米)的海岸線,毀壞了沿岸的10萬余棟房屋,其中75%被完全摧毀,15萬余輛車和沿海的公路、鐵路、電力設施、通訊系統、供水設施、漁港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,漁業、旅游業和零售業遭到嚴重破壞,初步估計經濟損失達到13億美元。這次災難對斯里蘭卡的經濟影響是受災國中最嚴重的,經濟增長從6%降低到5%。

         


          海嘯襲擊斯里蘭卡沿岸城市(來源: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發布)

          馬爾代夫是唯一的在全國范圍內受到海嘯襲擊的國家。其中首都馬累大約2/3地區被淹沒,53個有人居住的島嶼遭到破壞,其中的10%被徹底摧毀。44所學校、30個衛生院及60余個島嶼的管理機構需要重建。約占房屋總數一半的4700余幢建筑物被毀壞,其中1700個房屋被徹底摧毀,經濟損失初步估計達到4.7億美元。

          印度的海嘯受災區主要集中在泰米爾納度、喀拉拉邦、本地治里等地,其中離震中最近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受災最嚴重。此外,海嘯還襲擊了印度大陸的2260千米的海岸線、162千米的國家高速公路、462千米的省級高速路、14座橋梁及78個涵洞,大量的住宅和政府辦公樓受到破壞,經濟損失估計達到15億美元。

          筑牢安全屏障,防范地震災害鏈風險

          地震是自然災害之首。強烈地震發生后,除了直接導致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損壞外,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其他地質災害或次生災害。這種多災害疊加形成的災害鏈會大大加重地震災害產生的危險。例如:在山地、丘陵等地區發生地震,經常會觸發不同程度的崩塌、滑坡和泥石流;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及對水庫大壩等的破壞可能會導致洪水泛濫,引發水災;地震時電器短路引燃煤氣、汽油等會引發火災;震后由于人畜尸體來不及處理及環境條件的惡化,可引起環境污染和瘟疫流行等。這些引發的災害鏈甚至可能比地震本身造成的破壞還要大。

          在過去發生的地震中,有很多這樣的例子。除了這次的印度洋地震海嘯外,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發的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、堰塞湖等次生災害舉世罕見,地震導致滑坡3627處、崩塌2383處、泥石流837起,僅北川縣城王家巖滑坡就導致1600人死亡。2011年東日本地震發生后,引發20余米高海嘯,造成多處火災、爆炸和地質災害,并導致電力、交通、通信和供水等生命線系統大面積癱瘓。特別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地震海嘯破壞供電系統,釀成核泄漏事故,對全球能源發展產生深遠影響。

          地震多、分布廣、強度大、災害重是中國的基本國情。在我國,超過58%的國土面積和將近55%的人口處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地震高風險區。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,人財物高度集中,高層建筑、高壩水庫、高速鐵路、核電站以及生命線工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生活中,加之我國地形地貌、地質條件復雜多樣,地震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風險不斷增強。一旦發生重大地震,極易引發災害鏈式反應,造成巨大災難,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形勢更加嚴峻和復雜。

          筑牢地震安全屏障事關人民福祉,對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。我們將不斷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,堅持關口前移、源頭治理,強化地震及其災害鏈綜合監測、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,加強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災情會商研判,提高多災種和災害鏈的綜合監測、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。同時夯實防災基礎,加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,有效防范和降低地震災害風險。

          (通訊員:魏瑋、宋昊冉)

          (責任編輯:雷蕾) 來源: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(法規司)

        上一條: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...
        下一條: 《災害學》榮獲2019年度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和第五屆中國精...
        友情鏈接 : 中央網信辦  |   國家發改部  |   教育部  |   國資委  |   科技部  |   工信部  |   災害治理  |   應急物流  |   體育巖畫網  |   翡翠博士  |   翡翠寶石  |  
        物流服務 應急物流 關注我們

      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66號1號樓2層商業4-094 郵箱:cuidr_1@163.com   京ICP備19020154號
       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_高清国产亚洲欧洲av综合一区_自拍av在线观看_经典三级综合网站
          <td id="9nxsg"></td>
        1. <td id="9nxsg"></td>

          1. <table id="9nxsg"><strike id="9nxsg"></strike></tabl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