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未來的物流供應鏈企業具有‘科技化+混業化’的普適特征。物流企業形態越來越多元化,具體表現為物流+科技、物流+商品銷售等等!5月25日,在上海舉行的“物流產業創新峰會2018”上,傳化控股物流戰略投資部總經理王進如是說道。
“物流產業創新峰會2018”以“聚焦物流技術創新,加速產業降本增效”為主題,圍繞最新政策與趨勢、跨境電商、互聯網+物流、多式聯運、智慧物流、物流金融等行業熱點話題展開探討。作為中國物流領域標志性的且唯一聚焦于全產業端到端的大會,“物流產業創新峰會2018”邀請產業鏈內50+重量級演講嘉賓及600+專業嘉賓參與。
在談到具體的物流形態時,王進認為,隨著技術的發展,兩極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,即高度標準化(簡單化)和重度垂直化(復雜化)。一方面標準化的顆粒度越來越細,如從甩掛到甩箱,可能未來還有想象空間。重度垂直化則是指越來越與具體行業深度結合、越來越深入嵌入和融合到企業的供應鏈中去,成為其有機的組成部分。
這種兩極化發展趨勢在王進看來又分為4大流派,即綜合派和細分派,整合派和技術派并存。他表示,物流行業下一步發展空間在于“產業整合”、“小而美”(垂直行業或環節)、“技術創新”,但從熱度來看,產業整合的聲浪和趨勢更加明顯,技術創新的相對周期較長,小而美企業則會逐步受到大平臺的沖擊。
“我們更需要跳出物流看物流,要從商流和產業變遷的角度看物流,即供應鏈!蓖踹M說,隨著C2M消費主權時代的來臨、智能制造賦予生產降本增效新空間以及渠道價格發現機制的透明化,供應鏈的權力中心正在發生轉移,從流通端走向生產端,由過去傳統型、貿易型向更深層生產協同轉換,生產型供應鏈才是未來供應鏈發展的趨勢。相比消費端的物流和供應鏈,生產端是一片藍海。
王進進一步提出,這種新型供應鏈呈現由輕變重、由淺變深、軟硬結合的新特征。相對應的,以往供應鏈更多的是解決(流通端的)交易效率問題,未來的供應鏈更多的是向提升(生產端的)作業效率、技術效率等方面升級,硬科技含量越來越高。
“生產型供應鏈更需要與智能制造、工業互聯網緊密地結合起來,打開以往供應鏈的‘黑匣子’,未來可以通過研發、生產過程的智能化、數據化、云化來指揮整個供應鏈!蓖踹M說道。
基于多年的實戰經驗和研究,王進也分享了從資本角度如何看待物流供應鏈企業,在他看來,供應鏈企業的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場景、鏈條、效率、數據和生態,其中場景是依托,技術是支撐,鏈條和效率是核心價值體現,數據和生態是未來想象空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