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國家,僅2013年,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08.4億元,事故災害造成死亡失蹤69434人。在應對突發事件措施和全社會不斷增長的公共安全需求推動下,應急產品研發、生產催生了應急產業。
但從現階段來看,我國應急產業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,應急物流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。具體體現在應急物流運作成本高、應急物流配送指標體系不健全、應急物流法規體系不健全、應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、應急物流指揮體系不完善等等諸多方面!蛾P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》的發布,有利于推進解決當前制約我國應急物流快速發展的諸多瓶頸,推動應急產業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。
視點1 制約發展的瓶頸因素
近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》,以優化應急產業結構、提升應急物流水平。
在中國的應急產業體系中,由于受到地域經濟發展不均衡,城市化進程加快,加之重大自然災害頻發,井噴式網購集中出現等因素的影響,現有的物流運作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。因此,應急物流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。
但從現階段來看,我國應急產業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,應急物流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,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:
一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。針對應急物流的領導體制問題、設備征用問題、預案制訂問題、實施程序問題、經費保障問題,以及補償和撫恤問題等等,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具體的法規性文件,F有的一些法律法規,其立法層次較低,缺少可操作性,使得應急物流實施過程中無法可依。
二是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。從宏觀角度看,我國交通運輸的綜合能力比較薄弱,鐵路、航空、公路、水運的通達度與銜接度明顯不足,運輸網絡結構尚未健全,難以保證應急物流的快速運作。
三是物資儲備系統不合理。從物流合理化角度看,我國應急物資儲備方面比較單一,主要以帳篷、棉被、毯子等基本生活物資為主,這樣的應急物資倉庫顯然不足。同時,倉庫基本集中在中東部地區,分布不合理與不均衡極大影響了快速響應職能的發揮。
四是信息化技術水平不高。目前,我國應急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,信息不對稱性較為嚴重,不僅缺乏統一的應急物流信息共享和發布平臺,還缺少高效準確的信息傳遞與協調溝通,造成了應急管理和應急物流的信息不全、不準、不及時的情況時有發生。
五是應急管理能力不足?傮w來說,國民防災抗災的意識教育不夠,不僅缺乏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,還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,使得各部門之間不能充分發揮系統性作用,導致了對重大突發事件處理效率低下的問題。
六是應急物流企業匱乏。專業化的應急物流企業是應急物流體系中的重要市場實施主體,而國內專門從事應急物流的企業,如應急物流基地、應急物流園區、應急配送中心、第三方應急物流企業等還相當缺乏。
七是從業人員水平不高。由于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尚未完善,其應急培訓機制也相應的不健全,造成了官員應急指揮能力、從業人員處理能力,以及群眾避險自救能力不強?梢哉f,應急培訓經驗、資金、設備不足等因素嚴重制約了我國應急培訓機制的發展。
總之,應急物流作為一種特殊的物流形式,對于自然災害、公共衛生事件、重大事故等突發性事件的有效控制具有一定的決定性的作用。因而,應急物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。對此,相關部門應盡快落實《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》這一政策,推動應急產業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,以便實現應急物流更加科學、規范、高效地運作。
|